在仓库寻找零件时,不同部门对同一物料称呼不一的场景,在很多企业中屡见不鲜。例如,生产人员急匆匆地来领“盘头螺丝”,仓管员却疑惑地说:“我们这儿没有‘盘头螺丝’,只有‘螺钉’、‘机器螺丝’和‘自攻螺钉’……你们要的难道是‘十字槽盘头螺钉’?”
仅仅一个常见的紧固件,就因为各部门叫法不一,确认名称就耗费大量时间,出现作业效率损耗。
物料编码,企业内部的“通用语”
物料编码的本质,是给每种物料赋予一个唯一、无歧义、跨部门公认的“身份证号”。它是一串数字、字母或者两者组合的代码,不依赖于任何部门的特定语言或习惯,不管是仓库、采购还是生产部门,看到这串代码,就知道指的是同一个东西。
比如一颗 “M10×20 十字槽盘头螺钉”,可能有人叫它 “盘头螺丝”,有人叫它 “十字螺钉”,但给它一个编码 “ SCREW-PM-M10x20-001”,大家就不会弄错。
采购依此下单,仓库凭此发货,生产据此领用,财务按此结算,消除了因名称不一致导致的沟通障碍。
编码的每一位或每一段都代表了物料的某种特征属性。
例如,对于编码 “SCREW-PM-M10x20-001”,我们可以这样解析其结构:
SCREW:代表物料大类,表明它属于“螺钉”这一类紧固件。这有助于进行高层级的物料筛选和统计。
PM:代表产品中类或特征,即“盘头(Pan Head)”类型。这进一步细化了螺钉的头部形状分类。
M10x20:代表关键规格属性,直接指明了螺纹直径为10mm,杆部长度为20mm。这是物料最核心的技术参数。
001:代表序列号,在相同分类和规格下区分不同物料项或不同供应商来源,确保编码的最终唯一性。
谁来给物料 “编身份证”?
供应商的物料编号是由供应商根据自己的编码规则为其产品编制的。它的唯一性仅限于该供应商内部。因此,企业在接收物料时,必须依据自主制定的物料编码规则,为外来物料赋予唯一内部标识,作为出入库和管理的标准。
企业内部的物料编码并不是仓库一个部门说了算的,得按照实际情况进行。
仓库部门:作为物料的 “管家”,最清楚物料的实际情况,是编码编写的主要牵头者。
采购部门:熟悉物料的采购信息,能提供物料的供应商、规格等关键内容。
生产部门:了解物料在生产中的用途,能从生产需求角度提出编码的编写建议。
通常是以上几个部门一起商量,制定一套兼顾管理效率与业务适配性的编码规则,再依据该规则为每类物料分配唯一编码。
物料编码带来的管理优化
当企业建立起这套“通用语”后,跨部门协作效率将迎来质的提升。以生产领料场景为例:过去因“盘头螺丝”名称争议可能耗时半小时的沟通,如今只需扫描或报出编码“SCREW-PM-M10x20-001”,仓库快速定位库存位置,采购可直接核对订单,财务也能同步关联成本数据。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管理精细度的升级。当所有物料被统一编码后,企业可通过编码快速统计某类螺钉的总用量、库存周转率、供应商交货准时率等关键指标,为采购策略调整(如集中采购降低成本)、生产排期优化(如预测物料短缺风险)、仓储空间规划(如按编码分区存放减少翻找损耗)提供数据支撑。
本文章图片来源自unsplash官网。
试用申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