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方物流作为制造、流通企业重要合作伙伴,其价值不仅“送对货、送得快”基础物流服务,更要以“供应链协同者”的角色,深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,助力客户实现降本增效,增强风险抵御能力。
本文以仓储现场为重点,介绍如何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(SOP)设计,在关键环节加强“响应速度与透明化”,助力客户服务体验。
入库环节:高效准确,信息清晰
· 货物接收与核验:仓管人员需依据采购订单或送货单,核对货物的品名、规格、数量、外包装完整性等信息。
· 收货操作:通过PDA扫描收货,实时录入WMS系统,对于有保质期的商品,需重点检查生产日期与有效期,确保符合存储要求。
如:制造三方仓,物料收货后不会立即进入货架,而是放入“待检区”(Hold Area),待品质检验(IQC)合格后再做后续处理等待品质检验(IQC)结果。
· 差异处理:若发现货物与单据不符或存在破损,应立即与送货方沟通并记录异常情况,经双方确认后再决定是否接收,减少纠纷。
· 货物上架:按系统根据货物的特性(如重量、体积、易腐性等)执行上架策略(如重不压轻、大不压小、先进先出),推荐库位上架。
日常管理:库存清晰,实时可查
· 日常巡检与维护:制定每日、每周、每月的巡检计划,检查货物存储状态,如外包装是否破损、是否出现霉变或锈蚀、堆垛是否稳固等。
· 库存盘点与差异处理:全面盘点和循环盘点方式结合,重点货物定期盘点,将 WMS 系统记录的库存数据与实际货物数量进行比对。若出现差异,需按照 SOP 规定的流程排查原因(如是否漏记、错记、货物丢失等),并及时调整系统数据,同时上报管理层备案。
· 货位调整与优化:根据货物的周转率和出库频率,定期对货位进行调整。高周转率的货物应放置在靠近出库口的易存取区域,低周转率的货物可安排在相对偏远的位置。
订单处理:响应迅速,过程可追溯
· 订单分配:接到出库订单后,订单岗进行审单,按优先级与类型分配波次;设置优先级订单识别机制,对大客户的加急订单特殊标注,优先处理。
比如:快消三方仓,WMS按配送路线、商品特性等规则聚合订单,生成拣货波次(通常每30-60分钟一批)。
· 拣选操作:拣货人员根据系统生成的拣货单进行拣选,拣货过程中需核对货物编码与数量,确保与订单一致。
· 复核打包:逐件扫描复核,与订单自动比对;打包数据实时回传,生成包材与重量报表。
结语:仓储各环节的 SOP 并非一成不变,需结合实际运营情况持续优化。一方面,企业可定期对员工进行 SOP 培训,帮助员工掌握各环节操作规范;另一方面,可借助物联网技术(如 RFID、条形码、智能货架)提升操作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,有助于减少失误。
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,仓储SOP是结合流程、系统与人员管理的运营体系。将“响应速度与透明化”融入入库、存储、拣选、出库及异常处理各个环节,有助于构建高效的供应链协作关系。
本文章图片来源自unsplash官网。
试用申请